Category: travel

  • 22’ 東京鐵塔

    22’ 東京鐵塔

    這是一篇拍攝東京鐵塔的紀錄。去了東京五六天,花了半天多在拍東京鐵塔,是很奢侈的安排吧。 但這絕不是拍攝東京鐵塔的攻略,不如說是紀錄繞著東京鐵塔散步的感想還比較合適。從白天的赤羽橋,到夜晚的六本木,以隨性緩慢的方式,欣賞東京鐵塔在不同時間、不同角度的樣子。 不管是哪個時刻,東京鐵塔有股奇幻的魅力,得證! 赤羽橋:車水馬龍的東京鐵塔 爬了一些文,不少人推薦來赤羽橋拍東京鐵塔。看過往拍赤羽橋的作品,覺得車水馬龍的街景能非常好地襯托東京鐵塔,也符合東京給世人的都會印象。 第一張照片的時間點是下午 3:45,陽光從西邊來,秋末這個時間點,從南往北拍東京鐵塔的光線很剛好,柔和清晰,推薦。 從赤羽橋口出來會看到一個熙來攘往的岔路口,此時的東京鐵塔還在建築物背後,只露出一些。可以先拍幾張混合建築與東京鐵塔的照片。繼續往前走,慢慢揭露整個東京鐵塔,有點拆禮物之感。 這時候已經很美,這個角度可以捕捉到車流之感。 過馬路之後,在路中央會找到一個位置,差不多正對鐵塔前的商店,可以將東京鐵塔置中,整個納入觀景窗。往來穿梭的車輛、行人、鐵塔前的商店、高聳的樹木⋯⋯ 非常完美的將東京市景與東京鐵塔容納在一起。 我記不清楚確切的線道數,但不是普通的十字路,而是米字型以上的複雜路口。對向車道綠燈時,兩條大馬路上的汽車都會往拍攝者的方向開過來,彷彿車子快撞上鏡頭,帶出很強的侵略性。紅燈時馬路上空空的,有一股寧靜感。而橫向線道綠燈時,車子會水平移動,有一股都市倉促的感覺。 這邊的角度會再偏移一些。這裡比較適合拍直式的。可以把邊角的建築物裁掉,東京鐵塔佇立在正中央。拍橫的也不錯,但畫面會比較混亂一些。 從赤羽橋步行至芝公園 4 號地 拍得差不多就可以往四號公園走去。一路上基本就是圍繞東京鐵塔,能捕捉東京鐵塔的各個角度。一旁高聳密集的行道樹與東京鐵塔,也是很相襯的組合,特別是秋末樹梢上僅存的泛黃樹葉,蕭條之美。 拉近一點拍鐵塔的頂端。但此時鐵塔的面向比較不完美。不是 45 度、180 度這種端正的角度。 由於已經是秋末,不禁想像如果在楓葉盛開時來,東京鐵塔跟楓葉的組合應該更美吧。 芝公園 4 號地:寧靜綠意 走到芝公園。不過東京鐵塔之於芝公園是西邊,拍過去下午是逆光,此時已經四點半,光線欠佳。直出的成果尚可,需要修圖去還原更好的顏色。很可惜,應該要更早出發的。 芝公園步行至六本木繞著東京鐵塔散步到六本木(記憶中是用走路的),有幾度離鐵塔非常近,「好巨大啊!」、「真漂亮!」出現這樣的心情。這時候接近晚上,光線亮度越來越弱不足,已經不太適合拍照。既不如白天能捕捉清楚的景象,也無法和夜晚時一樣,拍出夜色中的璀璨霓虹。雖說如此,仍試圖拍了幾張照片,紀錄當下的悸動,只可惜很難還原現場看到的感覺。 六本木之丘展望台:只先用肉眼捕捉的夜景 沒有做太多功課的我,完美錯過能去頂樓戶外展望的資訊,因此只留在 52 樓。不過,走出電梯,看到 52 樓的景緻已足夠讓我屏息。東京鐵塔佇立在不遠處,紅白相間的燈光點綴著東京夜景。不知道建造鐵塔的人,是否曾料到今日人們爭先恐後的追逐東京鐵塔,它成為全世界人們仰望和眷戀的座標。 夜景難以捕捉,加上此次帶的鏡頭很陽春,拍攝的效果不太理想,只能先當作紀錄,無法稱作好的作品。 下次再帶著更好的鏡頭上頂樓戶外展望台吧。 寫在文末 秋末,紅葉已落,樹木僅存零星的枝葉,寒冷卻還未能擁有白雪,很像人們的垂暮之年,如果下了雪,至少還似在最後璀璨一回。不過也是這樣的時節,最能勾起孤獨的情感,拍攝出深刻淒美的畫面吧。 這幾個地點,最喜歡的還是赤羽橋。如果春天到了會是什麼樣子呢,是否會讓我感覺朝氣蓬勃、萬象更新?夏天是否會燃起人們的熱情?冬天是否會帶來絕望? 我很想知道,期待再搜集日本國的四季。下次再見了(然後帶更好的設備)。

  • 22′ 日光

    22′ 日光

    寫作這件事,稱得上喜愛,卻走走停停,一直找不到堅持的理由,可能我不求名也不求利吧。好像有一句話說「人都是靠著回憶活下去。」我沒有這麼悲觀,卻也希望為自己留紀念,當回顧往日時光,除了不太靠譜的記憶力,能透過這些文字照片編織而成的吉光片羽,再次品嚐當下的感受。 兩年前的旅行,也許是獨自前往的緣故,翻照片時仍歷歷在目。 去程 AM8:30 上野火車站 總是無法早起的我,原來在那日也早起了。原來在九點半(後來發現竟是八點半)就到了上野車站等火車。今天是要去到遙遠的日光。 十一月底秋日的氣息還很濃厚,卻有一抹轉冷的徵兆。走到車站裡的感受特別陰暗,迎面而來的亮綠色火車很不搭。 捕捉到在綠色火車前,穿著西裝再度細心確認車票的男子。好喜歡這種不和諧。 原來是 8:34 的火車,要先到宇都宮再轉一次車。 此刻竟還買好了早餐,果然不可小瞧旅行中的自己。我記得這個飯糰很好吃,座位很舒適。還拍了一些飯糰特寫,應該是很滿意。因為台灣高鐵的普通席沒有充電孔,所以在新幹線上看到能充電的地方蠻驚喜。也或許這班車比較高級?我果然對新幹線還不太熟悉啊。 抵達宇都宮。我沒有對時間特別斟酌,連宇都宮在哪我也不大曉得,不過這車站還蠻大,費了些時間才找到去日光的入口。到了日光線的月台,連月台招牌都變得更古色古香。 10:18 抵達日光站 這時候人還蠻多,也不乏西方面孔。我在旅客中心排隊諮詢了旅遊建議,也拿了精心製作的地圖,這個標準字做的很用心,讓人產生想要悠閒散步的念頭。 不是拍得特別好的日光駛,這次攜帶的鏡頭是 15-45 NM,有些變形。日光車站建築本身不太特別,但往外看去的路口空曠寧靜,低矮的房子、寬闊的山路,還能依稀瞧見遠方雲層環繞的山景。我很喜歡這裡。 此刻因為秋末的緣故,往山上的班次不多。在日光車站逗留太久的我,一出站就錯過了接駁車,又多等了好一陣子,於是去自動販賣機投了一瓶包裝看起來很清涼的飲料。這是一個錯誤,因為當時真的好冷,就算我前幾日在無印買了羽絨外套也擋不住迎風而來的寒意,握著這瓶飲料手又更冷了。 日光站有幾條路徑,可以去看日光東照宮,或是往山上走,看看自然景觀或泡溫泉。我選了去山上的路線,所以是前往「湯元溫泉」(儘管我沒有要泡溫泉)。 11:04 終於接駁車來了。 隨意拍了路上景緻。這裡應該要放我錄影的片段。 一開始還有些遊客,越往上人越少,記憶中搭了好久的車,路上也懷疑過自己,是否應該去日光東照宮。我本來以為有機會可以通吃的,在日照時常不足的秋冬,還是只能想想。 落腳 12:45 抵達湯元溫泉 12:52 時候拍了吃泡麵。推估大抵是 12:45 左右到的吧。 實在是太冷了,看到一個疑似博物館的地方,決定踏進去瞧瞧。應該不餓,基於禮貌和好奇,還是買了點東西,心想體驗在深山中覓食的感受也蠻有趣。我幫泡麵拍了很多沙龍照,這時候的陽光很美,但外面非常冷。 這裡應該是一個生物相關的博物館,裡面有很多化石,我隨意看看,但沒有留下太強烈的印象。 13:25 開始探險。 這裡海拔比較高,一路上還有些銀杏楓葉,下車已經全滅,都是在寒冬才能存活下來的植被。雖然沒有生機蓬勃的景緻,剩下來的佇立在冷冽寒冬中的骨幹也有一股壯闊且蕭條的美感。 我先在附近散步,隨意拍照。並非刻意避開人群,而是完全沒有人群。在這裡遇到的人不超過五個。可能是楓葉季剛過的緣故,彷彿進入了維修期,有些小推車,也恰巧看到了員工正在維護販賣機。 這裡有一個湖,我沿著湖邊走,一邊欣賞這寧靜的景緻,一邊有點擔心烙單的自己是否會遭遇不測,傳了地理位置給 M,想著如果消失在此處,至少有個最終座標可以尋找。 真的好美啊。那輛紅色來維護販賣機的可口可樂小貨車,起到的畫龍點睛的作用。有時候同一個景色拍了十多張,就是懊惱為何無法復現我眼中的畫面。 最後停在這一張,我想當時的我終於心滿意足。 13:51 往下走。 這時候我決定徒步往下走,去看瀑布。 走了幾步,看到了此行最美的風景。那木屋就是我剛才吃泡麵的地方,沒料到從另一處看是這樣的景色。我眼中的木屋與湖泊是360 度全景的,可是相機只能幫我凍結眼前這個角度的瞬間,雖因拍不出山中的壯闊而懊惱,至少留下了木屋與湖泊的絕景。 有步道可以走,路上依舊帶點緊張,有碰上幾個人類,有時樹葉落下遮到了去路,得繞一下。行到此處開始感到荒謬的我,拍了珍貴的接駁車時刻表。 14:24 恨天高階梯。 走了半小時多,看到陡峭的樓題有點懷疑人生,不過還是照走。 抵達後是有名的瀑布本人,瀑布的美再度拍不出來,因為看過更壯麗的瀑布,所以沒有太驚艷。不過看到了疑似商店的東西、幾台遊覽車以及兩隻手指無法計算的人們,看了地圖,我應該是穿越大大的湖泊來到半山腰了。因為有點疲憊,我決定搭接駁車往下,到底下更有名的大湖泊瞧瞧。 15:40 抵達湖泊旁。 我隨手查了一個咖啡簡餐店,不太餓,仍抱著神農嚐百草但我吃咖哩的意念點了一盤咖哩飯,恩,是一盤非常普通的咖喱飯。因為逆光所以啥都拍不出來,但我喜歡這間店的氛圍,小巧而溫馨。客人也極少。…